作品
中国艺术市场网,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官网。
李庚的水墨作品尤为高古,如他将唐代诗人岑参、罗隐的诗句幻化成罗汉高士。将写生的牡丹、水鸟刻画出诗性的气质。“融合”一直是李庚艺术的主题,“唐人诗歌的宇宙意识。
李庚 《夏醉图》
24×27.2cm
纸本设色
李庚 《酉年大吉》
24×27.2cm
纸本设色
李庚 《人物图》
70×47.5cm
纸本设色
李庚 《仕女图》
137.8×38.5cm
纸本水墨
本次李庚绘画艺术专场,共遴选李庚作品46件,涵盖了人物、花鸟、山水和十二生肖等题材。李庚长于水墨,熔铸古今,本次专场作品大多清新可爱,意境悠远,可从中得见画家意趣所向。
“血液中流淌着父亲对神秘崇高的宇宙精神悠然神往的可贵品质。”
——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评价李庚的作品
李庚
近现代书画巨匠李可染之子,由齐白石老人起名为“庚”。1950年生于北京,祖籍徐州,5岁学画,师从李可染、黄永玉、李苦禅等。1980年赴日留学,1980年成为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1986年在德国明斯克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主持东方艺术讲座,现任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研究员。因为在艺术文化上的卓越贡献,日本总理大臣宫泽喜一授予“绀绶奖章”,加古川市授予“文化功劳者”称号。
李庚与李可染在画室合照
李庚幼承庭训,从小饱受笔墨浸染,不仅秉承着父亲李可染先生铸古融今的艺术境界,更形成了拥有自己独特审美的水墨语言。李庚的艺术成就引人瞩目:1980年在日本受到文豪井上靖(1907—1991)的推荐,而被当时的日本文艺界关注。后经过哲学家梅原猛(1925—2019)介绍,进入到美术大学中,负责美术高等教育和研究工作,并且受托重建因日本明治维新的特殊时代环境下而被废除的大学水墨教学体系。李庚在日本美术高等教育中,力主推行“水墨画研究学分制度”,参与推动日本系列“研究性”和“前倾性”的艺术研究活动,并一直在水墨研究中孜孜探索。
青年时期的李庚,经历了艺术的系统学习和生活的磨练,长期在异国他乡不断积累着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材料,硕果颇丰,受到日本和西方文化艺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其表现手法主要用积墨,有时也用没骨法,对古典技法研究有比较深厚的功力,更重要的是他用理智激情探索水墨语言的现代形态,并在抽象水墨上驰骋自己的才能,予人以美、以力、以丰富的想象。其作品有《麻·染色·黑》Ⅲ系列、《墨·表现》系列、《西班牙之夜》、《诗人》等,被日本新闻界、评论界称为“心境山水”、“新古典主义”、“染色媒体·麻草类支持体”研究系列,是属于抽象性、观念性研究作品。
李庚的水墨作品尤为高古,如他将唐代诗人岑参、罗隐的诗句幻化成罗汉高士。将写生的牡丹、水鸟刻画出诗性的气质。“融合”一直是李庚艺术的主题,“唐人诗歌的宇宙意识,马勒音乐的超越情怀,山水风云的无言大美,水墨语言的玄化鸿蒙”,他一直在诗、画、音这几个不同的艺术领域中不断探索,他认为音乐中曲调和节奏,与绘画中的色彩和笔触息息相关,水墨的运用于古典音乐、诗词节奏异曲同工。看出了李庚对于当代水墨的深邃哲思。
李庚 《夏醉图》
24×27.2cm
纸本设色李庚 《梅香亦墨香》
70×61cm
纸本水墨
李庚 《酉年大吉》
24×27.2cm
纸本设色
李庚 《人物图》
70×47.5cm
纸本设色
李庚 《仕女图》
137.8×38.5cm
纸本水墨
相关作品
传播华夏艺术瑰宝 赓续文化创新传承
版权所有 © 中国艺术市场网 京ICP备16039652号